2025年春学期盐城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培训暨大市区初中生物第一次校际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解读新教材
赋能新课堂
——2025年春学期盐城市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培训暨大市区
初中生物第一次校际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新春意盎然处,万物竞生机。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校际间教学经验交流,2025年春学期盐城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培训暨大市区初中生物第一次校际教研活动于3月6日在我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我校承办,盐城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陈城全程主持。市直、各县(市、区)初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现场参会,全国其他各地区教师则通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教育平台在线参与,与会人员共同研讨新教材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本次活动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其官方教育平台进行实时直播。
活动伊始,陈城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活动流程。他强调,新教材的全面推行,标志着义务教育正式跨入了以新课标为引领、新教材为载体、新课堂为实践的“新时代”。要求全体初中生物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细致研究新教材内容,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投身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成为课程改革的探索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优课亮风采,教研谱新篇
我校赵静婷老师以《跨学科实践:设计制作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为主题,进行了优课展示活动。
课堂以“如何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角度展开探究。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生态瓶方案,并通过实验观察、数据记录和分析,不断优化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魅力。
在展示环节,各小组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以及生态瓶的观察结果。有的小组通过合理配置动植物比例实现了生态平衡,有的小组则通过引入微生物增强了物质循环效率。学生们不仅展示了科学探究的成果,还分享了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赢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
专家领航向,教研促成长
苏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编委七下分册主编、江苏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李朝晖教授开设题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解读》的专题讲座。李教授从编写思路、章节解读、新知拓展和教学建议四个部分展开,对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新教材进行全面的解析和指导。李教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新教材融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科学家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主题落到实处,要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反映新变化、新成果,体现时代性。
李教授以赵静婷老师的观摩课为例,讲解跨学科实践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小的生态瓶到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体现了结构功能观、物质能量观、进化适应观和生态观的生命观念。生态瓶设计制作活动不仅融合了生物、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李教授从生态瓶的制作联系到盐城湿地修复再联系到国家生态修复,指出结合本土生态系统更容易进行课程呈现,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态度责任。
活动最后,陈城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直播过程中,课堂展示、专家讲座及研讨环节清晰呈现,为未能到场的教师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机会。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指导,积极探索教学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